• <output id="jnzg7"><track id="jnzg7"></track></output>
    <menuitem id="jnzg7"></menuitem>
    <code id="jnzg7"></code>
    <ins id="jnzg7"></ins>
  • <sup id="jnzg7"></sup>
    1.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焦點播報:山西彩塑藝人劉惠斌:巧手演繹百態&#32;泥塑傳承匠心

      時間:2022-10-23 15:35: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

      山西彩塑藝人劉惠斌:巧手演繹百態 泥塑傳承匠心


      (相關資料圖)

      中新網記者 楊杰英

      中新網太原10月23日電

      作為一名彩塑“匠人”,劉惠斌認為,傳統手工藝并不是老掉牙的東西,老題材也能有新表達,將自己的思想融入作品,要在傳承的同時不斷尋求創新。

      劉惠斌,山西晉城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晉城傳統彩塑”第四代傳承人。

      彩塑是中國傳統的一種雕塑工藝,寺廟中的彩塑造像是中國泥塑重要的組成部分。山西晉城擁有歷代彩塑600多尊,其中澤州縣府城玉皇廟內現存的《二十八星宿》彩塑,被譽為“海內外孤品”。

      劉惠斌自幼受到傳統文化熏陶,癡迷于泥塑藝術?!拔覐男【拖矚g玩泥巴,記得第一次在寺廟里看到佛像,瞬間就燃起了我的興趣?!焙蟀輲煂W藝,師承晉東南地區傳統彩塑名師梁金順,跟隨第三代傳承人劉倍貴系統完整地學習傳統彩塑制作工藝。

      “塑繪不分家,要想學彩塑,先要學習繪畫?!睘榇?,劉惠斌臨摹了大量優秀的寺觀壁畫和肖像精品?!段鲙洝贰度龂萘x》《大鬧天宮》等所見到的圖畫,都成了他的臨摹范本。

      他邊畫邊捏邊收集資料,還去各個寺廟觀察神秘的彩塑,不斷學習研究彩塑制作技藝。在厚重的文化積淀下,劉惠斌創造出一件件帶有地域特色的彩塑作品。

      傳統泥彩塑,三分塑、七分彩,講究形神兼備。劉惠斌介紹,首先要根據設計畫稿立骨,也稱搭架子。骨架制作好后,用稻草繩、麥稈等纏繞扎捆在已做成的木骨架上,扎成大體人形。

      對一件泥塑作品,上泥塑造至關重要。劉惠斌所用的泥是當地的白泥,顆粒均勻、立性強。一般分為三步,每一步所用的泥都不一樣,分別為粗泥、大泥、細泥,從而達到工藝要求,再經過很長時間的陰干、使其干透。

      想要做好彩塑,需要的不止于此。抄槳漆、包麻布、上漆灰、磨光、糊粉、瀝粉、裝金、彩繪……劉惠斌說,塑形、彩畫,最考驗手藝。特別是人物面部刻畫,輪廓、眼睛、眉毛、口紅,都見功夫。

      “點睛之處一筆成型,泥土便有了靈魂?!?0多年來,劉惠斌創作千余件泥塑、彩塑作品,作品主題涉及民俗文化、廟宇塑像等,作品《降龍羅漢》曾獲得第三屆中國傳統宗教泥塑造像技藝大賽特別金獎。

      傳統的彩塑制作是以泥土為原料制作,近年來,劉惠斌則嘗試著使用砂巖和煤矸石為原料來創作,雖是廢物再利用,但卻能讓作品保存時間更久。

      他認為,每一個匠人的作品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千篇一律不能稱之為“非遺”,傳承需要的是創新。

      受父親影響,劉惠斌的兒子劉子群在實踐中開拓傳統技藝新市場。劉子群從小就跟著父親在鄉間古寺廟中游走,耳濡目染對古壁畫充滿興趣。2015年,畢業后其回到山西晉城創辦文化藝術公司,致力于挖掘家鄉寺觀壁畫中的文化價值。

      從24歲開始收徒的劉惠斌,30多年來已培養了8批徒弟,其中包括5個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在他看來,“非遺工作不是單純的保護,要讓它有新生命,就需要更多人參與其中?!?/p>

      標簽: 中國傳統 寺觀壁畫 工藝美術大師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