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北京城市慢行系統的打造,選擇自行車和步行出行的居民越來越多。慢行系統的建設,也從最初的交通功能,向交通+休閑結合轉換,親水親綠,城市的慢行系統“越來越浪漫”。而不同區域的慢行系統也各具特色:東邊,朝陽區CBD慢行樣板工程實現了全域機非分離,讓通勤族騎行更安全;西邊,石景山產業園的慢行系統和河道綠道打通,讓騎行成為休閑健身的佳選;北邊,昌平區回龍觀至上地間長達6.5公里的自行車專用路,讓自行車“跑贏”私家車;南邊,亦莊新城涼水河邊的自行車“賽道”,讓街邊綠道成為網紅大道。
十年來,滿足通勤、健身、休閑功能的慢行交通系統交上了首善答卷。
(資料圖)
交通理念
從“以車為本”向“以人為本”轉變
回望十年前的國貿橋、光華路,機動車還是“老大”,在機非混行的道路上,非機動車只能和機動車搶路,騎行艱難,而行人也只能在擠滿城市家具和各種線桿的道路上穿行。類似的情況在二環、三環、四環路輔路上也很常見。即使有非機動車車道,但因隔離帶“斷檔”原因,非機動車車道也常常被違停的機動車占用,市民騎行缺乏安全感。
改變,源于北京持續推動的慢行系統改造升級。近年來,北京市堅持“以人為本”和“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交通發展理念,從規劃、建設、管理、執法等全方位體現從“以車為本”到“以人為本”的轉變,鼓勵市民更多采用“步行+自行車騎行”方式出行。
2019年,北京建成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通勤專用路,成為“網紅打卡地”。自行車專用路有效提升回龍觀至上地通勤出行效率,讓自行車跑贏了在路上擁堵的私家車,收獲了一大批通勤“鐵粉”,累計通行量已超過570萬人次。
通勤道路
機動車為非機動車讓行
同樣是2019年,朝陽區交通委啟動CBD一期慢行系統改造,提升CBD西北區方圓一平方公里的慢行環境。來自項目總承包單位之一的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道交二院副總工程師段海林介紹,一期工程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治理執法停車,將機非混行,變成機非分離,機動車給非機動車和行人讓了路。
在此基礎上,朝陽區交通委又于2020年開始二期CBD核心區方圓四公里的改造,將機動車友好環境變成慢行友好環境。智能斑馬線、多桿合一的信號燈、萬向指路牌……非機動車和行人的安全通行得到保障。
如今,在繁忙的CBD核心區金桐路上,去年種植的法桐已枝葉繁茂,機動車、非機動車和人行步道被四排法桐分割開來,各行其道。
北京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有限公司市政工程二處項目副經理王帥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金桐路改造前,是一條機非混行的單行道斷頭路,通行條件極差。騎車要和機動車搶行,行人也只能在擁擠的步道上繞行破舊的城市家具。
如何改造呢?王帥介紹,朝陽區和施工單位協調路旁的停車場讓出一部分空間,這多出的空間不但改變了金桐路的機非混行,還多了一處街角花園。
昨天,在這處小小的街邊花園,馮女士正帶著兩歲多的孩子曬太陽。街角花園放置了一些健身器材,被法桐、海棠和玉蘭包圍起來,雖然不大,但也是居民就近休息的最佳選擇。
見縫插綠
騎行不僅是通勤還是休閑
像金桐路這樣的街角公園,在CBD核心區項目改造的過程中隨處可見。在光華路,一處口袋公園種植了銀杏和常綠松樹,樹木的周圍設置了行人可以落座的區域,部分行人正在休息。
不僅僅在CBD,街角公園、口袋公園、體育公園……各類方便市民騎行和步行的小公園在全市的慢行系統改造中都有呈現,見縫插綠,設置休閑空間,各區可謂各顯神通。
沿著長安街繼續向西,整條長安街成為騎行愛好者首選的打卡線路。從長安街以東的城市繁華到長安街以西的山水融城,從天安門的日出到首鋼大橋的日落,市民騎行打卡的照片在社交網絡上收獲連連點贊。
今年,熱愛騎行的石景山居民劉先生勸妻子入手一輛自行車,夏天時幾乎每天都會和妻子出門騎行,向東奔向天安門,向西則到達門頭溝馮村。劉先生所在的小區,也有不少年輕人愛上了騎行,經常組隊“刷長安街”,對他們來說,騎行不僅是通勤,更是休閑。
在石景山保險產業園,北青報記者看到,“永引漫行”系統呈現在市民面前,濱水綠道、園林步道、園區便道和空中廊道“四道融合”,不少市民悠然騎行看景。
沿著園區內四通八達的高架空中廊道,步行者可以到達園區多個方向的寫字樓內部。同時,還可以沿著空中廊道步行到全封閉兒童平衡車賽道。繼續向前,永定河濱水綠道映入眼簾,并可以連通更遠。
北邊,在回天地區,去年北京打通了一條貫穿回天地區和北部中軸的42公里騎行綠道,搭建了一個安全連續、覆蓋廣泛的“騎行+步行”網絡體系,促進自行車、步行與公共交通的無縫銜接。南邊,在亦莊濱河森林公園入口,不時有市民騎車進入涼水河邊的運動休閑場地。這塊寶藏公園既有隨坡起伏的紅色自行車“賽道”,也有置身花境的休閑座椅。
文/本報記者 劉洋
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延伸
北京將打造396.8公里濱水慢行系統
十年來,“一半是通勤,一半是休閑”的北京慢行交通系統給出首善答卷。道阻且長,前路仍在繼續。
據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四五”時期,北京將繼續打造濱水慢行系統396.8公里;完成綠道系統350公里,建設連接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至十三陵水庫昌平42公里綠道,以及永定河、潮白河等綠道,重點推動通惠河沿線自行車專用路,清河、涼水河沿線步道和自行車道系統工作;完成24條廊道建設工作,副中心步行和自行車道總里程達到約1500公里。
在具體安排上,北京將繼續打造特色騎行路線。結合城區內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文化資源,在中心城區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條特色文旅騎行路線,串聯沿線的“吃、喝、玩、樂、行”,沿“網紅”景點,配套提供自行車驛站、游玩導覽圖等服務。結合郊區的風景文化走廊,外圍郊區打造20條特色鄉村騎行路線,讓人們近距離感受鄉村風貌,沿騎行路徑結合鄉村民宿、酒店和服務站等增加驛站,吸引人們前來休憩、消費,助力鄉村經濟發展。
文/本報記者 劉洋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電影《您好,北京》定檔11月18日——(引題)汪峰演唱推廣曲《北京北京》(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曹茜茜執導、徐崢特別出演
2022-10-22 15:29
原標題:《萬里歸途》豐富“新主流電影”英雄類型王金躍正在熱映的《萬里歸途》,不僅創造了上映21天收獲13 5億元的票房佳績,作為一部撤僑題
2022-10-22 15:44
原標題:川劇《金沙江畔》明日上線直播今晚報訊(記者王洋)記者自四川省川劇院獲悉,川劇《金沙江畔》將于明天13時通過該院官方微信公眾號以
2022-10-22 15:45
原標題:《典籍里的中國》第二季回歸,制作升級收視增長(引題)節目敘事節奏更快視覺更唯美(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邱偉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點
2022-10-22 15:29
原標題:霜降:霜露既降,感時念親安顏顏明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霜降,是一年之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時節。此時萬物畢成,畢入于戌,陽下入地,陰氣
2022-10-22 15:26
原標題:薦書|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走進“魔法大自然”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露營、郊游、去野外……好不容易親近自然,卻不知道該怎么玩
2022-10-22 08:31
原標題:杭州文旅觀察:德壽宮的墻為什么是紅的?中新網杭州10月20日電?記者童笑雨這幾天,德壽宮的紅墻成了“網紅”墻,吸引不少人來此拍照
2022-10-21 16:36
原標題:離開武打角色怎么突破動作明星升級轉型路難走甄子丹等演員主演的電影《搜救》上映18天僅收獲1700多萬票房,口碑也不高。在這部作品中
2022-10-21 16:43
原標題:古人如何找工作:累得想辭職,也只能說說而已唐德宗貞元年間,在長安任職校書郎的白居易寫了一首詩,吐槽起了他??钡浼墓ぷ魅粘?,
2022-10-21 16:28
原標題:薦書︱《在場》:日本社會轉型下的21段人生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面臨著勞動力市場分化、老齡化加劇、生育率下跌的日本社會,正
2022-10-21 16:38
原標題:導演劉雪松講述《前?!放臄z過程(引題)向陽生長的力量最是打動人心(主題)今晚報記者劉桂芳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向縱深推
2022-10-21 15:30
原標題:《馮耿光筆記:梅蘭芳背后的銀行家》出版(引題)展現近現代中國金融界人物群像(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北京出版集團文津出版社
2022-10-21 15:47
原標題:“云·舞臺”明晚講《泥人的事》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明日19時30分,天津歌舞劇院“云·舞臺”系列?。ü潱┠空寡輰⑼ㄟ^線上平臺推出
2022-10-21 15:44
原標題:上昆傾“五班三代”之力創排的55出全本昆劇《牡丹亭》下月世界首演,團長谷好好說——(引題)因為文化自信自強,昆曲人敢做這綺麗一
2022-10-21 15:42
原標題:舞劇《天路》《楊家嶺的春天》即將輪番登臺中新網北京10月20日電(記者高凱)記者20日從國家大劇院獲悉,國家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天路
2022-10-21 15:43
原標題:美麗鄉村文化墻亮相北京日報記者方非攝近日,利用閑置墻體進行彩繪的“美麗鄉村文化墻”亮相通州區西集鎮沙古堆村。1000平方米的“美
2022-10-21 09:47
原標題:單元劇《我們這十年》衛視熱播,藝術總監毛衛寧談創作——(引題)?故事真實可信,觀眾才能共鳴(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優秀電視
2022-10-21 09:46
原標題:開張新門店玩出新花樣觸及新群體(引題)?乘著“國潮風”,京城老字號強勢煥新(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楊天悅乘著“國潮風”,多家京城
2022-10-21 09:32
原標題:《山海情》與中國歌劇新時尚大禹2021年電視劇《山海情》熱播出圈,“主旋律也可以這樣好看”的呼聲在業內外高昂。2022年國家大劇院乘
2022-10-21 09:24
原標題:手機殼、帆布包、數字藏品令人目不暇接(引題)文創衍生品越來越搶手(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高倩冰箱貼、徽章、帆布包、明信片……最近
2022-10-21 08:29
全球連線原標題: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浸潤浙江千年稻谷鄉日前,浙江省麗水市松陽松古灌區入選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松古灌區
2022-10-21 08:30
原標題:東北幽默亂入偶像劇土味吸睛(引題)青春校園劇刮起喜劇風(主題)記者師文靜青春校園劇很難成為全網大爆款,但此類劇每年產量大,總能
2022-10-20 22:27
原標題:天下霸唱原著改編影視大IP自成一派(引題)《昆侖神宮》為探險劇“打樣”(主題)今晚報記者劉桂芳由天津作家天下霸唱原著改編的“鬼
2022-10-20 15:27
原標題:回到最原初的狀態找到最原初的生氣(引題)《國風》再登臺昆曲也豪邁(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北方昆曲劇院大型原創昆劇《國風》
2022-10-20 15:41
原標題:致敬平凡中堅守的環衛工人(引題)《隊長老爸》21日公映(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張永剛執導并主演的電影《隊長老爸》本月21
2022-10-20 15:42